(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有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回归其育人的本质上,破除“功利化、短视化”培养目标,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孩子。如此,“教育焦虑”也才得以治愈。
相关内容来源于网络
云南网评论员许芸翡
最近,媒体调查发现,中小学招生季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在北京,有人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在广州,一些校外机构组织小升初“秘考”,采取线上报名、酒店考试,一场收费399元……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受教育的机会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对的“教育焦虑”却更加普遍。“教育焦虑”的产生有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主观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客观因素。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掌握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依然是家长眼里的“香饽饽”。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教育成本投入不断增加,买学区房、上重点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似乎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场“竞赛”,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获得更具有含金量的证书似乎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一些培训机构、商家及自媒体恰恰也就是拿捏住家长的这一心理,发布胡编乱造的“牛校”“渣校”排名、捏造不实招生信息、发布“幼升小牛娃配置图”等,以这些非法虚假信息煽动放大“教育焦虑”,让家长为“教育焦虑”再次付费。
“教育焦虑”的放大折射出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这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合力化解。相反,这些不法商家和个人却试图放大焦虑以此牟利,无疑是动了亿万家庭的蛋糕,必须重拳整治。对于网络发布传播的虚假内容,有关部门要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提高教育类信息发布的门槛。对于多次发布不实信息屡教不改的账号要加大惩治力度,并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同时,各地的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公开,方便家长获取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要求等关键信息,压缩网络上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缓解家长升学焦虑和攀比冲动。对于学校而言,要严格落实好《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煽动“教育焦虑”搞钱的行为应该露头就打,但是要真正消除“教育焦虑”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只有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更加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体验,破除“功利化、短视化”培养目标,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孩子。如此,“教育焦虑”也才得以治愈。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