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猪周期”

2023-07-04 22:36: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资料图】

7月3日晚间,国家发改委发布信息显示,6月26日至3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称《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为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

实际上,处于消费淡季的生猪价格近期延续弱势,整体变化并不算太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下旬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3.8元/公斤,环比6月中旬降幅不过0.5元。但是,今年6月玉米价格也出现了明显反弹,导致作为重要监测指标的猪粮比进一步下降。

如果按照牧原股份7月3日给出的14.9元/公斤养殖成本(今年5月)来看,4月初开始猪价便已经击穿了绝大多数养殖企业的成本线。

对于行业供需的再平衡、新一轮上涨周期而言,行业亏损,尤其是持续性的亏损又是其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如此才能倒逼供给端产能的市场化退出。

不过,与前几轮周期不同的是,行业后来者资金实力较为突出,其承受亏损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时,2022年猪价大幅反弹,养殖企业“回血”明显,也进一步拖慢了行业去产能的步伐。

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延缓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到来。

猪价跌、粮价涨

经历过2019年超过40元/公斤的极端行情后,国内生猪行业运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监测和调控机制。

猪粮比,即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值,样本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监测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构成。

按照上述《工作预案》,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改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仅比较6月26日至30日期间价格数据,可以看出生猪、玉米价格均朝着猪粮比下降的方向运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下旬,全国外三元生猪市场价为13.8元/公斤,结束了此前连续三期(按旬计)的横盘走势,环比出现0.5元的下跌。

玉米现货价格,则是自今年5月见底以来持续反弹。虽然价格整体波幅不大,但是运行重心较6月初时明显提升,由每吨2750元附近升至6月底的2840元左右。

二者的共同作用,再次触发了猪价过度下跌的一级预警。

“关键还是猪多了,上半年供应量都很充足,这从创出新高的屠宰量也可以看出。”四川一位养殖企业人士反馈称。

实际上,进入二季度消费淡季以来,猪价已经先一步击穿了大多数养殖企业的成本线。

比较各家上市公司给出的成本水平,牧原股份5月养殖完全成本为14.9元/公斤,同期新希望(猪产业事业群西部纵队)5月整体成本为整体大概是16.5元/公斤,温氏股份4 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6.8元/公斤。

猪价触发一级预警、再度开启收储,可能会给处于亏损的养殖企业带来一定地喘息机会。

“市场对冻肉收储的预期再度增强,或带动短期反弹行情,但具体仍需关注后续预期兑现情况。收储的本质仍以避免过度下跌为主,而非带动持续上涨,最终猪价的上涨幅度仍将取决于供需基本面情况。”国海良时期货指出。

而就期货市场价格预期来看,代表今年7月交割的生猪2307合约现价不足14元/公斤,而反应今年9月、11月猪价的合约价格在15.7元/公斤至16.8元/公斤之间,生猪2401合约最新价更是逼近18元/公斤。

如何步入上涨周期?

短期内,猪价可能迎来反弹,但是持续性如何依旧存疑。

“从生猪供需基本面看,仅以反弹看待,三季度趋势性上涨的驱动因素依旧匮乏,上行空间有限。”国海良时期货指出。

该机构按照十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数,结合样本点配种率、分娩率、存活率等生产性能数据,预计7月份出栏供应基数或环比小降后,8-10月可出栏量仍将持续增加。

需求方面,冻品入库需求在剩余库容不足的抑制下已基本停滞,高温季对二育主体来说不是合适的入场时机,而最主要的终端需求则由于高温季的到来将步入季节性消费淡季,近期高频日度屠宰数据已经开始拐头回落。

抛开上述供需因素对中短期猪价波动的影响,只看行业供需大周期,当前存栏数据依旧处于高位,猪价也不具备开启新一轮大幅上涨周期的基础。

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指出,“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以上述4100万头存栏量为基数,分别设置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

其中,绿色区域为,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属于产能正常波动;黄色区域为,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属于产能大幅波动。

再看今年能繁母猪的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月下降,由去年12月的4390万头一路走低。

但是,今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高达4258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保有量的103.85%,依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这意味着,生猪行业中长期供需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而促使生猪去产能的先决条件,又是行业的大面积和长期亏损,这会倒逼无法承受亏损的高成本产能自发退出,以促使供需关系步入新的平衡。

2022年4月到10月猪价的阶段性上涨,并一路超过28元/公斤的反弹行情,则是延后了上述行业产能去化的进程。若接下来猪价再次出现大幅反弹行情,同样也可能产生会类似效果。

此外,经过2019年至2021年的大幅波动后,生猪养殖行业已经发生诸多改变。

新希望近期便指出,“近几年投入养猪的主体,不论大企业还是养殖户,其资金实力相比过往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普遍在周期底部扛周期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行业后来者亏损承受能力的提高,同样有可能会减慢供给端去产能的速度。

此外,新希望根据“4个月配怀+6个月育肥”的周期估算,“明年上半年猪价可能还有一次回落,但下半年猪价上行概率更大。”

本轮猪价的低迷周期,或许要比想象中的更为漫长。

标签:

最近更新

MORE